大暑是中國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大暑時節(jié),不少地區(qū)有曬伏姜、燒伏香的習俗,還有一些地區(qū)有自己的特色飲食,比如山東大暑時節(jié)要喝暑羊湯、南方很多地區(qū)要吃米糟、吃仙草。
大暑曬伏姜、燒伏香
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意思是每到大暑時節(jié),氣溫升高、雨水增多,細菌容易滋生,許多枯死的植物潮濕腐化,到了夜晚,經(jīng)??梢钥吹轿灮鹣x在腐草敗葉上飛來飛去。此時土壤高溫潮濕,很適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生長。雨熱同季的潮熱天氣,下雨的天氣會隨時到來。
“冬吃蘿卜夏吃姜”,大暑正值三伏天,河南、山西、湖南等地有曬伏姜的習俗。人們以生姜和紅糖為原料,利用三伏天的陽光來曬制伏姜,制作好的伏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沖泡茶飲。也有地區(qū)直接將老姜切片蒸制,晾在太陽下曝曬來制作伏姜,食用時可加適量去核紅棗或老紅糖沖入開水,攪動均勻晾至溫熱飲用。
大暑時節(jié)民間還有燒伏香的習俗。顧名思義,燒伏香是在大暑時節(jié)進行的一種燒香祈?;顒印7旆譃槌醴?、中伏和末伏,大暑往往處于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濕氣最重的時候。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農(nóng)作物生長既面臨高溫的挑戰(zhàn),也依賴雨水的滋潤,因此,農(nóng)民對于天氣的變化尤為關注,常通過燒香的方式,向天地神靈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米糟、仙草吃起來
為迎接大暑節(jié)氣,各地有不同的飲食習俗,比如喝暑羊湯、吃荔枝、吃米糟等。
喝暑羊湯。山東地區(qū)有在大暑時節(jié)喝羊肉湯的習俗,當?shù)厝苏J為大暑期間喝羊湯可以排汗,有益身體健康。山東單縣和臨朐的羊湯尤為著名,以湯汁清澈、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而廣受好評。這些羊湯在熬制過程中,選料講究,工藝獨特,能夠充分保留羊肉的鮮美和營養(yǎng),以羊蝎子湯最為知名。人們將羊蝎子燉煮成湯后,再用原湯煮面,更是將湯的鮮美與面的筋道完美融合,是當?shù)鬲毺氐拿朗场?/p>
吃米糟。大暑時節(jié),南方部分地區(qū)有吃米糟的習俗。米糟也叫米酒,是以糯米為原料,蒸熟后加酒曲天然發(fā)酵而成。在福建莆田地區(qū),人們會在大暑前幾天將米飯拌白曲發(fā)酵,做成米糟,大暑時和紅糖一起煮食。
吃仙草。吃仙草是廣東地區(qū)的大暑食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當?shù)厝苏J為其有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仙草的吃法較為獨特,將其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是一種消暑甜品。
煎青草豆腐。浙江溫州流行在大暑時節(jié)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并非豆腐,而是將仙草、甘草、夏枯草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待冷卻后可食用。而在臺州地區(qū),大暑節(jié)氣要吃姜汁調(diào)蛋、喝姜茶。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