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yè)的一個奇跡”。6月26日晚10點,剛從演講臺上走下的小米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來到采訪間坐定準備接受采訪,開場語說到一半,其特別助理徐潔云遞上來手機,他看到手機里的數據時難掩激動。
他邊看數據邊面露喜色與驚訝,“2分鐘大定19.6萬,鎖單12.2萬輛……”他邊說邊翻轉手機向媒體展示。
“我覺得真的挺了不起的,這個奇跡是所有的用戶和我們一起創(chuàng)造的,真的特別激動,感謝所有下訂單的用戶朋友們的支持,這輛車我們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雷軍說。
很快,小米官方披露“3分鐘大定超20萬輛”,“1小時大定超28.9萬輛”瞬間引爆市場,當晚小米ADR大漲近10%。隨后,他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拿到這么多訂單還是挺激動的,遠超我的想象”。
6月27日,“小米股票”“小米汽車”沖上熱搜。當天早盤,小米集團高開8%,股價一度站上61港元,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
屢創(chuàng)“奇跡”的背后,超預期的訂單能否如期交付?雷軍在訪談中回答了包括如何擴產能、是否靠營銷贏、與Model Y的對比、如何做好銷量預期管理、如何看待“內卷”和價格戰(zhàn)等熱點問題。
小米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攝
小米是靠營銷贏的?首次回應:絕大部分指標都領先
Q:對小米YU7今年銷量如何預判?
雷軍:我昨天在內部就講,只要比去年SU7好就行,要竭盡全力推動進一步擴產。
Q:北京工廠整體產能如何安排?
雷軍:拿到這么多訂單還是挺激動的,遠超我的想象。我覺得SUV的競爭非常激烈,用戶愿意相信我們,因為我們試駕還沒有開始就這么多用戶,這是對我們小米莫大的信任,我們一定要把產品質量搞好,也一定要加快交付,讓訂車的朋友們更早拿到車。
Q:小米YU7上市后,怎么看待和SU7的銷售比例?
雷軍:喜歡開轎車的人和喜歡SUV的人,其實是兩類人,雖然中間有很多重合度,但兩種車型都有自己的鐵粉。6月YU7強大火力下,SU7訂單量調高了三次,YU7的銷量肯定會比SU7高,但SU7也不會低。
Q:有沒有相關方案預防銷量下滑的情況,讓小米汽車在更長時間內持續(xù)銷量這么好?
雷軍:剛進入汽車行業(yè)一年三個月,能不能持續(xù)好,不敢百分百保證。但是15年創(chuàng)業(yè)全方位能力提升,想持續(xù)好最關鍵的是要重視能力建設,每個方位都在補短板。
小米汽車成功以后,有個別同行把它包裝成小米是靠營銷贏的,但在產品研發(fā)、設計、質量絕大部分維度中小米都領先,當然小米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把小米能力建設放在首位。
Q:小米YU7被很多車友拿來和特斯拉Model Y做比較,你怎么看待這種對比?
雷軍:反正Model Y還是做得挺好的。很多車企同行覺得Model Y是毛坯房,我們也對Model Y進行了很深入的拆解學習分析,Model Y是做得非常好。
它成為全球銷冠絕對不僅僅是馬斯克的品牌效應,還有很多可學的東西,還有很多方面領先。當然我覺得我們小米也不錯,我們還是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
Q:小米的零部件目前在北京8小時的產業(yè)圈內實現供應的比例如何?
雷軍:4年前我們選擇在北京造車的核心原因是小米是一家北京企業(yè),怎么樣努力符合國家戰(zhàn)略,就是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工業(yè)很重要,我們有一個選擇供應商伙伴的前提,假如是京津冀供應商,同等條件優(yōu)先加分,如果不考慮電池,我們大概應該有百分之三四十的供應商是京津冀的。把電池加上可能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京津冀配套,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讓北京能夠變得更好,這是每個北京企業(yè)都想做的事情。
Q:小米的自研芯片有沒有“上車”的計劃?
雷軍:第一代我們主要是驗證技術,第二代玄戒芯片我們會考慮車上應用。主要是做芯片的周期需要3-4年時間,實話實說做玄戒O1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想到做得有這么好,我真的沒想到。 我們這幾款手機和平板備貨都很少。
我也看到有些負面說我們賣不動,這是瞎扯,主要是三四年前你敢拼多大量?你能知道做出來有這么好嗎?你肯定不知道。所以怎么說,我們全部自研了四合一的域控制器,就是為了掌握這里面所有的技術,為將來小米自研芯片上車做好準備。
流量時代要謹言慎行,小米不再是新手要高標準嚴要求
Q:在工信部積極整治汽車行業(yè)內卷化這種競爭的形勢下,小米有哪些行動?
雷軍:積極響應主管部門的號召,堅決執(zhí)行反內卷。比如對供應商60天內付款,小米的表現有口皆碑。在競爭形勢上,我們也堅決反價格戰(zhàn),往高端挺進,我們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堅決落實主管部門的要求。
Q:小米汽車的熱度越來越高,上半年負面效應會被放大,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雷軍:流量時代小米要謹言慎行,就是每一句話要說得非常準確,要進一步提高準確度,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為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這是我們最需要做的。同時還要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科技創(chuàng)新高端化引領上,做到大家都公認的程度。
小米進入汽車行業(yè)4年時間,產品發(fā)了1年3個月。我們去年SU7總共賣了13萬輛車,只有比亞迪一周的銷量,我們相當于是小孩子。我們以為是新手,估計大家不會怎么說,也會更關心和支持我們一下,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所有同行還挺高看我們。
經過這件事后,小米還是要把自己當成汽車產業(yè)一家重點車企看待,要有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我們原來覺得自己是新手,要求不夠高,我們要高標準嚴要求,要改變心態(tài)。
Q:如何預測未來中國品牌汽車的發(fā)展?
雷軍:我們是汽車產業(yè)的新人,意見未必全面。中國汽車產業(yè)之所以能夠后發(fā)先至,首先是過去40年一代代的汽車人艱苦奮斗,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覺得有今天的汽車產業(yè),跟這 40年來一代一代的汽車人所做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國和使用國。
智能電動汽車為我們提供了換道超車的機會。智能化背后的技術包括芯片、操作系統(tǒng)、AI、互聯網、信息科技和消費電子。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與我們都有距離。我認為在這個領域,我們有能力比日本、德國、韓國企業(yè)做得好。
我認為中國應抓住這個戰(zhàn)略機遇期,讓智能電動汽車真正達到世界級水平。我們就像六邊形戰(zhàn)士,在許多維度上很強,但也還缺少一些維度。應該將這些維度真正推廣,機械素質是整個汽車的基本功,還有高端化。
高端化以往主要是BBA,如何做出豪華感和舒適感,以及在科技上如何突破?相信在未來幾年中,中國汽車工業(yè)還會進一步發(fā)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