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開啟,中小學生們今年有了更多的好去處。7月10日,2025年高校博物館“京彩”暑期主題活動在首都師范大學正式開啟,22所首都高校將在今年暑假面向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開放43個校內(nèi)博物館。記者了解到,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北京教育新地圖”小程序查看所有開放的高校博物館信息,并在線下完成打卡,形成自己專屬的成長地圖。


學生在首都師范大學美術館觀看齊白石真跡《松鷹圖》。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高中生走進大學博物館長見識


觀察昆蟲化石,聽老師講解昆蟲的“隱身術”;觸摸不同的石頭,猜測到底是哪種巖石;欣賞書法作品,親手體驗瓦當拓印……當天上午,來自北師大二附中、北京第十三中學的學生們來到了首都師范大學,在校園不同的博物館間穿梭,沉浸式體驗博物館的樂趣。


記者了解到,這個暑假首都師范大學面向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開放了校內(nèi)7個博物館,通過安排專業(yè)講解員、提供科普課程和實踐體驗活動等多種方式,讓參與者在博物館真正有所收獲。


北師大二附中高一學生邱悅可告訴記者,自己對地質(zhì)博物館印象最深刻,“我的選科就是地理,很喜歡地質(zhì)博物館,現(xiàn)場看到了變質(zhì)巖、沉積巖等不同種類的巖石?!痹诘刭|(zhì)博物館,邱悅可還親手觸摸了不同的巖石,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用美工刀切石膏,了解不同巖石的特點。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高一學生董豐寧在昆蟲化石標本館看到了方寸之間的歷史痕跡,“知識不再只是書本上的平面圖,可以隔著密封袋拿起化石感受它的重量,還可以觀察它的厚度和凹凸的紋路?!?/p>


學生參觀首都師范大學昆蟲化石標本館。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讓董豐寧印象深刻的還有在探訪昆蟲化石標本館前聽的講座,“我之前對昆蟲偽裝的認識就是枯葉蝶、竹節(jié)蟲這種,老師告訴我們有些昆蟲會用氣味偽裝,有一種捕食螞蟻的昆蟲會把螞蟻的尸體背在自己身上,借此掩藏自己的氣味?!?/p>


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管理辦公室主任葛宜科表示,推動高校博物館向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開放是落實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校城融合的具體實踐,更是以文化人、以德育才的生動探索,希望孩子們能走進更多博物館,在場景式、體驗式、探究式的學習氛圍中,進一步感受高校的科研和人文氛圍,在展品講解、動手實操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并樹立遠大理想。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博物館,講解員為學生講解館藏文物。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中小學生打卡博物館,可形成專屬成長地圖


走出課堂、走進博物館,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用心靈去感受、用腳步去丈量……2025年暑期,高校博物館“京彩”暑期主題活動迎來升級。即日起,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首都醫(y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22所首都高校的43個博物館面向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開放,全市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可以通過電話、官網(wǎng)、微信公眾號等途徑預約參觀,也可以通過“教育新地圖”小程序平臺預約。


43個高校博物館的展陳內(nèi)容分別涉及考古藝術、機械工程、航空航天、國防教育、民族服飾、生物醫(yī)學、紡織印刷、文化歷史、體育科技、地理地質(zhì)等多個領域,為廣大中小學生搭建起感受文化、了解歷史、參與社會實踐的平臺,在探究式、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的高校博物館環(huán)境中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培育綜合素養(yǎng)。


記者注意到,不少高校博物館有各自鮮明的特色。比如,首都師范大學的教科書博物館,館藏教科書達3萬余冊,時間跨越3個世紀,體系完整、種類繁多,覆蓋了中國近代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涉及小學、初中、高中等各個學段,以及國語、數(shù)學、外國語、美術等各個學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航空航天博物館將在7月10日至8月31日期間、每周一至周六9:00至16:30開館,散客可憑身份證原件步行入校、現(xiàn)場掃碼登記,團體提前兩周電話聯(lián)系。該博物館館藏了300多件國內(nèi)外公認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結構、發(fā)動機、機載設備等珍貴實物。


全市中小學生可以通過“北京教育新地圖”小程序查看高校博物館資源、預約參觀。該平臺已經(jīng)打通所入駐高校博物館電話預約、公眾號預約的通道。如果學生有明確的參觀目標,可以在小程序上直接輸入博物館的名稱進行精準查找。如果沒有明確參觀目標,可以在館校共育中瀏覽43家博物館信息,點擊目標博物館,即可查看博物館的地理位置、開放時間、智能推薦內(nèi)容、預約信息和特色社會實踐內(nèi)容,學生還可以對感興趣的場館進行收藏,方便后續(xù)查找。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進入預約博物館后,還可以在“北京教育新地圖”小程序上點擊打卡按鈕,完成社會實踐打卡。小程序會自動記錄學生的參觀足跡,并形成學生的專屬成長地圖。


記者獲悉,暑假過后,高校博物館還將面向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持續(xù)開放。北京市教委也將推動更多高校博物館加入進來,進一步豐富中小學博物館教育資源,推動建設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教聯(lián)體”。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