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再次漲至5%以上,升至5月23日以來的最高水平,標志著長端美債利率重新回到今年高位區(qū)間。當日美國國債遭到全線拋售,從3個月期美國國債到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集體走高。


除了美國國債,當日美國市政債券市場也遭到嚴重沖擊。10年期市政債券基準收益率也出現大幅上漲,投資者對美國債市的悲觀情緒出現蔓延態(tài)勢。


6月美國CPI 上行,美元和美債收益率攜手上漲


當地時間7月15日,美國公布的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引發(fā)了美債市場的拋售潮。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美國CPI同比漲幅從上月的2.4%升至2.7%,為五個月來最大漲幅;核心CPI同比漲幅從上月的2.8%升至2.9%。


6月美國CPI數據回升,反映出關稅對物價的影響開始顯現,打壓了市場對近期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導致當日美元指數跳漲并創(chuàng)一個月最大單日漲幅,美元指數連漲七日后已經升至近四周的高位。


東方金誠研究發(fā)展部高級副總監(jiān)白雪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政府近期關稅政策的變化,加之6月美國通脹數據反彈,再次推升了市場對通脹的預期,美聯儲降息預期進一步降溫,削弱了美國長債吸引力。


白雪稱,最新發(fā)布的美國6月CPI數據顯示關稅成本已通過進口商品(如家具、玩具、服裝)向終端消費傳導,這迫使市場重新評估美國通脹黏性,通脹預期進一步走高。當前無論是通脹數據,還是超預期的6月非農就業(yè)數據,均強化了美聯儲在短期內維持高利率的政策立場。


美聯儲6月會議紀要顯示,多數官員認為關稅可能對通脹產生持久影響,從而推遲降息時點。利率期貨顯示,市場對9月降息的概率已從6月的45%降至28%,對2025年降息次數的預期已從年初的3次下調至1-2次。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團隊指出,鑒于當前美國消費需求呈現放緩跡象,企業(yè)難以將成本一次性轉嫁給消費者,大概率漲價也是漸進式的,未來幾個月內或將看到美國通脹壓力的逐步顯性化,下半年美國CPI同比增速的高點或突破3%。


短期美債的驅動因素再度轉向關稅與美聯儲貨幣政策等


近期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曾多次突破5%心理關口。市場人士指出,短期美債市場的驅動因素再度轉向關稅、宏觀經濟、供求關系與貨幣政策等。


當地時間7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將于8月1日開始關稅征收。美國對全球開啟對等關稅后,供應鏈依賴進口的商品價格大概率普漲。


另外,供需失衡也是近期美國長期債券收益率的重要推手。7月初特朗普推動的減稅與支出法案獲得通過。美國政府債務上限或繼續(xù)向上突破,隨著凈赤字增加,將在未來十年內繼續(xù)提升美國債務水平。2024年以來,美國財政部中長期國債凈發(fā)行量有所提升。市場擔心大規(guī)模財政擴張法案,或再次造成以美債市場為起點的沖擊。


白雪表示,美債的供給激增與需求結構性萎縮也是導致投資者看空美債的重要因素。美國財政部二季度凈發(fā)行美債1.2萬億美元,創(chuàng)非危機時期紀錄,而債務上限問題導致三季度借款預估上調至5540億美元,供給壓力顯著。


同時,近期美國“大而美”法案在國會通過,導致市場對美國債務可持續(xù)性擔憂升級,加之全球央行儲備的策略性調整,美債需求端面臨著海外機構持續(xù)減持以及國內機構拋售的沖擊。


從美聯儲官員表態(tài)來看,關稅對通脹的影響更可能是一次性的,但影響時間或更持久,6月份美國通脹數據也支持這一觀點。根據6月份美聯儲會議紀要,多名官員認為今年晚些時候降息是合適的,理由是勞動力市場走弱,而關稅帶來的通脹壓力是更加溫和且暫時的。但相當一部分美聯儲官員認為,即使在未來幾個月,在關稅造成更大影響之前,通脹率回落至2%的美聯儲目標的趨勢也不充分,因此沒有理由降息,預計短期美聯儲仍偏向觀望。


長期看,美債的根本信用邏輯仍取決于美國財政可持續(xù)性、經濟實力、美元地位以及全球投資者對其長期償債能力和意愿的信心。從市場上觀察。美國政府債務不可持續(xù)的路徑依賴使得美債利率的期限溢價易上難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