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要媽媽的擁抱,爸爸的肩膀……可我,只能在小小的一角,獨自守望?!?/p>
一句來自孩子的獨白,拉開了“聽見你 畫給你”公益藝術展的序幕。9月29日至10月10日,“聽見你 畫給你”關愛心理健康困境家庭兒童與青少年公益藝術展在北京蔓閱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心靈畫作匯聚于此,將一個常被忽視的群體——精神障礙患者的子女(簡稱COPMI,即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mental illness的縮寫),帶入公眾視野。
資料顯示,全世界每4至7個孩子中,就有1個是COPMI。在我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子女有約650萬人,其中約三分之一為未成年人。COPMI在成長過程中更是面臨著遠超尋常的挑戰(zhàn),他們罹患嚴重精神障礙的風險是一般人群子女的2.5倍。
在COPMI群體里,少數(shù)幸運的孩子會得到祖父母或其他親人的呵護,平安度過成長期。但大多數(shù)人面臨的是雙重風險:一方面,精神類疾病很容易致貧,患病父母受教育程度通常更低,家庭經濟情況岌岌可危;另一方面,他們成長在壓抑且有風險的環(huán)境中,更頻繁地遭受情感虐待、家暴和霸凌。
展覽展出的畫作,都出自這些孩子之手。令人意外的是,作品充滿了超乎年齡的成熟與韌性。本次展覽的主辦方之一——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CAFF(Care for Family)花園項目組的聯(lián)合發(fā)起人管麗麗,也感受到了驚喜:“這些孩子在逆境中展現(xiàn)的堅韌和創(chuàng)造力,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能量?!?/p>
她強調:“我們不是在展示苦難,而是在展現(xiàn)力量?!?/p>
“看不見的孩子”
CAFF(Care for Family)花園項目始于2018年4月,由該院醫(yī)師于欣、馬弘、管麗麗聯(lián)合發(fā)起,是國內首個規(guī)模最大的為COPMI群體提供服務的公益項目,致力于改善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阻斷精神疾病的代際傳遞。
“這一切始于診室里的發(fā)現(xiàn)?!表椖柯?lián)合發(fā)起人、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醫(yī)生管麗麗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回憶道。
她在診室里見證了太多這樣的場景:有的成年患者帶著孩子一起來問診,孩子還很小,懵懵懂懂地跟著父母進診室,一邊玩耍,一邊聽成年人聊藥物和病情。
更讓她觸動的是,有些孩子甚至成了父母看病的小助手?!拔矣幸粋€患者說過,如果不是女兒幫他在網(wǎng)上掛號、處理這些線上流程,以及怎么導航到北大六院,他都覺得自己很無助,不知道怎么來看病?!?/p>
同時,社區(qū)走訪也讓團隊看到了更多故事。一次社區(qū)走訪中,馬弘看到一位女性患者在院子里機械地掃地,角落里坐著一個小女孩,安靜得幾乎沒人能注意到。馬弘走過去搭話,女孩坦言,母親從未跟她說過話。
回京后,馬弘一直忘不了和女孩的交談。
這個女孩背后,是一個龐大但長期被忽略的群體。
讓“看不見”被看見
正是這些發(fā)現(xiàn),促使CAFF花園項目選擇用藝術展的形式為孩子們發(fā)聲。
“我們一直在想,怎么能讓更多人看到這個群體。”管麗麗說,“畫展不是一個簡單的展示,而是我們找到的與孩子們溝通的最佳方式?!?/p>
CAFF花園公益畫展。受訪者供圖
她解釋,對這些孩子來說,繪畫往往比語言更能表達內心世界。有的孩子不善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處境和感受,但在畫作中,他們能夠自由地展現(xiàn)內心的渴望、恐懼和希望。
除此之外,畫展還承載著更深層的意義?!巴ㄟ^畫展,我們想實現(xiàn)‘雙向奔赴’——不僅是讓公眾看見孩子們,更要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被看見、被珍視?!惫茺慃惙窒砹艘粋€細節(jié):所有參與畫作征集的孩子都會收到專業(yè)老師的評審反饋,部分作品還會獲得金銀銅獎。
“這種儀式感很重要,讓孩子們知道他們真情的表達是被認真對待的?!?/p>
畫作背后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畫展傳遞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和能量,打破了公眾對這個群體的刻板印象。
展覽中,孩子們的畫作展現(xiàn)了超乎年齡的成熟與韌性。有的孩子用稚嫩的筆觸描繪著“溫馨的家”——這是他們最簡單卻最奢侈的渴望。有的孩子則用“彩色的媽媽”講述著愛與守護的力量,證明即使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愛也從未缺席。
最令人動容的是一幅五彩斑斕的畫,仔細看,能發(fā)現(xiàn)右上角有一小片灰色區(qū)域,畫中的孩子被一片不友好的聲音包圍:“我們不和你玩,你這個異類?!钡嫷闹黝}是“向陽而生”,以向日葵為核心意象,展現(xiàn)劫難中依然堅守的生命力。
CAFF花園公益畫展上的畫。新京報記者 代文佳 攝
“這些畫作不是在‘賣慘’,而是在展示力量。”管麗麗說,“設想在同樣場景下,我不一定能像他們做得這么好。他們給了我們這些幫助者更多能量?!?/p>
畫展現(xiàn)場,觀眾們?yōu)樾∽髡邔懴旅餍牌?。這些手寫的文字,成為跨越空間的溫暖對話:
“你眼中的媽媽很美麗,在我們心中,你也很美麗,你就是上天送給爸爸媽媽的禮物,祝你幸福健康!”
展覽現(xiàn)場,觀眾為小作者們寫下寄語。受訪者供圖
“小藝術家,叔叔看到你畫出了自己的經歷,有人不和你玩,還罵你……希望你堅強起來,你可以打熱線尋求幫助,這里有大哥哥大姐姐可以給你一些幫助?!?/p>
“親愛的小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處境,勇敢走出自己的處境才是人生的意義?!?/p>
建一座“關愛”花園
“我們真的是‘十年磨一劍’。”談到CAFF花園項目,管麗麗說,“從2008年就開始關注這個群體,直到2018年才讓項目公之于眾?!?/p>
項目接軌國際師資,聯(lián)動國內15個試點地區(qū),構建“專業(yè)服務+社會公益”協(xié)作網(wǎng)絡。與其他公益項目不同,CAFF花園強調“循證公益”,基于扎實的研究來推進工作。項目團隊已在該領域發(fā)表多篇論文,其關于群體心理韌性的探索正填補國內相關研究的空白。
“我們不僅要付出愛心,更要通過研究知道什么方法真正有效,避免二次傷害?!惫茺慃惐硎荆@些研究為項目提供了科學依據(jù),比如,研究發(fā)現(xiàn)這類家庭中情感忽視問題較為突出,項目就開發(fā)了針對性的心理支持方案。
CAFF花園的另一個創(chuàng)新在于其“賦能”理念。
“我們不覺得自己是園丁,里面的成長都是我們的成就。”管麗麗解釋,“這個花園本身就有生命力。我們只是調整PH值、氧氣濃度,讓生機自然成長?!?/p>
項目還提供多維支持:舉辦營會活動,讓背景類似的孩子相聚,意識到自己并不特殊;“聊聊孩子”干預項目幫助患病的父母恢復親職能力;此外,還有志愿者支持、電腦捐贈等具體幫扶。
孩子們參加營會活動。受訪者供圖
“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全國主題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務’,這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惫茺慃愓f。她認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關口前移”——把重點放在預防保健和早期干預上。
“我們希望問題在家庭或社區(qū)層面就能得到解決,通過適度的專業(yè)幫助就能化解,而不是等問題嚴重了才來醫(yī)院?!?/p>
CAFF花園項目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通過公益畫展、營會活動和專業(yè)干預,項目為COPMI這一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提供了早期支持和心理賦能,探索著讓心理健康服務更加可及、更具溫度的現(xiàn)實路徑。
“我們辦畫展,是想給這個群體賦能,”管麗麗說,“但實際上,他們給我們的激勵更大。這些孩子用畫筆證明,困境里同樣能開出勇敢的花?!?/p>
正如一幅畫作旁,有孩子寫下:“就算再難的時候,希望也一直都在?!?/p>
新京報記者 代文佳
編輯 彭沖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