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日,美元指數一度跌破96.3,創(chuàng)2022年2月24日以來新低。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數下跌了10.8%,這是自1973年以來的最差表現。
回顧今年美元指數走勢,年初美元指數曾經一度突破110,自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宮以后就明顯震蕩回落。2月以來,美國經濟數據持續(xù)驗證市場關于“美國例外論終結”的預期。而進入4月后,超預期“對等關稅”加劇市場對貿易摩擦沖擊美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疊加美國3月CPI環(huán)比意外轉負,美元指數大幅走弱并跌破100。6月以來,美元指數整體處于100以下低位徘徊,并且不斷下探。
多因素疊加致美元上半年大幅走弱
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日益加劇的財政擔憂是導致美元下滑的主要原因。持續(xù)的財政赤字和大規(guī)模的債務擴張,進一步引發(fā)了市場對美元信用的擔憂。
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全面減稅和支出法案,并提交眾議院進行辯論和投票,該法案計劃在未來10年內減稅4萬億美元,并削減至少1.5萬億美元支出。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近日發(fā)布的分析報告,這版法案將在未來十年使國家債務增加3.3萬億美元,此舉引發(fā)了市場對美國十年內財政狀況的進一步擔憂。
同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2025年歐洲央行中央銀行論壇上表示,美國聯邦債務增長的路徑不可持續(xù),因此必須早日加以解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上半年,美國新政府在全球范圍內推出所謂“對等關稅”,在國內推動重大財政改革法案,這導致全球資金撤離美元資產,市場對美元的信心持續(xù)下降;再加上現階段美國新政府也有意推動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共同引發(fā)了上半年美元指數的快速下跌。不過,上半年美元貶值速度在歷史上罕見,在美國經濟基本面尚處穩(wěn)定的背景下,這意味著市場對美元的悲觀預期已接近極致狀態(tài)。未來一段時間美元仍將弱勢運行,但會出現較強的抗跌韌性,其中一個原因是4月以來美元指數快速下跌與美歐利差擴大形成明顯背離,下半年美元指數再跌10%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近期公布的美國通脹數據增長情況低于市場預期、零售數據、工業(yè)產出,以及個人收入和支出等數據下滑,疊加部分美聯儲官員釋放考慮降息的信號,市場押注美聯儲秋季開始降息的概率有所提升。
芝商所“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美聯儲7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為78.8%,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21.2%。美聯儲9月采取降息措施的概率已經超過95%,而在一周前,9月降息的概率還在85%左右。
隨著本次特朗普掀起全球貿易戰(zhàn),美元信用受到極大損害,也給美元指數帶來一定程度下行壓力。
上半年人民幣匯率震蕩盤升
伴隨美元轉弱,人民幣匯率震蕩盤升。年初人民幣匯率一度存在貶值壓力,自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宮以后,伴隨美元指數走弱,人民幣兌美元震蕩走升。4月特朗普挑起關稅戰(zhàn),令外匯市場有所恐慌,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一度貶至7.35,而后隨著貿易摩擦逐漸緩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度回到升值軌道之中。5月下旬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在岸價、離岸價已基本實現“三價合一”。
王青指出,年初以來美元指數大幅下跌10.8%,為1973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大跌幅。這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了較強的被動升值效應,是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穩(wěn)中偏強的一個重要原因。往后看,伴隨特朗普政府內外政策對美國經濟沖擊的逐步顯現,美元還會承受一定壓力。這意味著后期因美元升值給人民幣帶來的被動貶值壓力可控。
綜合來看,在美國與非美國家經濟差距趨勢性收斂以及美元信用受損的情況下,下半年美元指數大概率仍將維持震蕩偏弱格局;同時,若美聯儲年底前轉向較快降息,將進一步加大美指下行壓力,年內可能跌至96以下。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研究團隊指出,下半年我國國內經濟基本面足以支撐外匯市場平穩(wěn)運行,未來中美貿易摩擦或仍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階段性擾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