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經濟:開放與韌性共生長”為主題的2025貝殼財經年會7月10日開幕?!爸悄芫W聯汽車如何重構新生態(tài)”分論壇則聚焦中國汽車如何鞏固和擴大智能網聯汽車優(yōu)勢,加速構建產業(yè)新生態(tài)。
在“車圈圓桌派”訪談中,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鄭新芬、深藍汽車軟件開發(fā)總經理蘇琳珂、阿維塔科技自動駕駛及座艙總監(jiān)董志華、上汽集團大乘用車智能駕駛總監(jiān)張棟林、四維圖新副總裁許鵬飛、京西智行副總裁及懸架產品首席技術官陳偉剛用一句話表達了對智能網聯汽車未來的期待和愿景。
圓桌分享。 活動現場圖
【圓桌嘉賓】
鄭新芬 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
蘇琳珂 深藍汽車軟件開發(fā)總經理
董志華 阿維塔科技自動駕駛及座艙總監(jiān)
張棟林 上汽集團大乘用車智能駕駛總監(jiān)
許鵬飛 四維圖新副總裁
陳偉剛 京西智行副總裁及懸架產品首席技術官
新京報貝殼財經:請用一句話暢想一下智能網聯汽車的未來是什么樣?
鄭新芬:智能網聯化發(fā)展需要時間,希望未來能在行業(yè)、政府、法律法規(guī)等層面的支持下,有新的發(fā)展空間。期待智能網聯汽車能成就智慧交通和流暢生活。
蘇琳珂:汽車正從交通工具向消費品過渡,未來期待通過人車路智能網聯賦能,成為移動的個性化價值創(chuàng)造終端。
董志華:談到未來,我心懷敬畏,人類難以準確預測未知。未來的智能網聯汽車可能不是現在的形態(tài),就像智能手機取代傳統(tǒng)相機,具身智能機器人可能取代專用設備一樣,通用化智能體或許會改變現有汽車形態(tài),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可能超乎想象。
張棟林: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智能網聯汽車的最終形態(tài)可能是自動駕駛,終極目標是 “輪式機器人”,本質仍是運載工具,會成為 “移動第三空間”。屆時,汽車駕駛可能會有諸多不同體驗。
許鵬飛:從技術角度看,我很樂觀。AI在汽車中的應用會更廣泛,能解決人類與物理世界、數字世界的交互問題,提供安全、舒適、便利及情緒價值。智能汽車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載體,人工智能會助力其實現極致體驗。
陳偉剛:預測未來難,但我樂觀。汽車的未來是出行機器人,會是最早普及的通用智能體之一。未來每個人可能有3個機器人服務,正如OpenAI所說 “溫柔的奇點” 將到來,出行機器人會是其標志性符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林子
編輯 岳彩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