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吳婷婷)8月6日下午,緊鄰北京市密云水庫管理處張家墳水文站的白河干流流速平穩(wěn)了很多,岸邊一道紅色的洪痕十分醒目,這是在本輪暴雨中白河水位暴漲后的洪水水位線。7月27日凌晨,這個水文站測到了白河438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為下游密云水庫的防汛調(diào)度提供了重要的數(shù)據(jù)支撐。

 

張家墳水文站站長吳月皮膚黝黑,這是長年在水邊開展水文監(jiān)測風(fēng)吹日曬后的皮膚顏色。說到7月27日凌晨的那次洪峰,不善言辭的吳月說:“那么大洪峰,肯定是危險,我也是頭一次見,但師傅沒教過咱往后退。師傅把這攤子事交給咱,咱咋弄也得弄出來?!?/p>


8月6日,北京市密云水庫管理處張家墳水文站,水文測驗器具鉛魚滑向作業(yè)水域。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7月26日晚上,那條熟悉的白河變得洶涌起來,急流沖擊著兩岸,卷走了樹木、沖倒了岸堤上的木柵欄,水位幾分鐘就變化一次。暴雨一直下,水文監(jiān)測人員張偉童和同事兩人穿上救生衣,系上安全繩,沖向監(jiān)測斷面,“當(dāng)時水已經(jīng)漲上來了,沖毀了河道里的水尺,我就根據(jù)岸上的水尺判斷水位?!庇晁湓趶垈ネ樕?,眼睛被雨水沖得都快睜不開,張偉童就這樣守在水邊,每隔三五分鐘便跑回站里匯報水文數(shù)據(jù),“那時候手機都沒信號了,我就以最快速度跑,因為這么折返一趟,水位都在升高,不快不行。”

 

盯著河道,是吳月和同事們那時最重要的事情,“天然河道就這樣,漲落會很快,我們得抓住洪峰?!眳窃抡f。就這樣,張家墳水文站的工作人員們觀測著暴漲的白河水,手中記錄水位的筆從未停止,水文站里的對講機也一刻不停,7月27日凌晨,他們終于抓住了438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

 

編輯 張磊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