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300天的拉鋸談判,2025年11月6日,碧桂園宣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終于贏得多數(shù)債權人的支持。這是其化解債務危機、謀求生存發(fā)展的關鍵性一步。下一步,該計劃將尋求香港法院的最終認許。重組成功后,預計可削減約840億元人民幣的有息債務,為碧桂園爭取“喘息空間”。但真正的考驗在于其能否在低迷的市場中恢復自身“造血”能力。
重組方案獲通過,司法認許成最后關卡
根據(jù)公告,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債權人會議上順利通過。在兩個債務組別的投票中,均獲得出席并投票的債權人中超過75%債權金額的贊成票。其中,組別一(銀團貸款組別)贊成票對應債權金額占組別一出席并投票債權金額的83.71%,組別二(美元債及其他債權)贊成票對應債權金額占組別二出席并投票債權金額的96.03%,達成裁定通過的必要條件。
這意味著,這家頭部民營房企的境外債務重組跨過關鍵的一道坎。下一步法律程序是碧桂園將于2025年12月4日向香港法院尋求聆訊,以認許該項重組計劃。法院的認可是計劃最終生效的關鍵步驟。
此次納入境外重組范圍的債務規(guī)模合計約17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270億元。從今年1月9日披露重組方案關鍵條款,到4月11日正式公告重組支持協(xié)議,再到11月5日債權人會議投票通過,碧桂園境外債重組全程歷時300天。
根據(jù)此前公告,在境外重組方案所有選項足額認購的情況下,重組完成后碧桂園預計降債規(guī)模約117億美元,對應約人民幣840億元有息債務,而且重組完成后預計確認最高約700億元重組收益。
對此,中指研究院企業(yè)研究總監(jiān)劉水表示,重組后碧桂園債務規(guī)模明顯下降,修復了資產負債表。新債務工具融資成本大幅降至1.0%-2.5%,最長債務期限延長至11.5年,每年可節(jié)省巨額利息支出,且未來5年內無集中兌付壓力,為經營恢復提供了寶貴的緩沖期。
不過,碧桂園在公告中提醒,實施建議重組將取決于多項公司無法控制的因素,且概不保證建議重組將會成功實施或會于2025年年底前實施。
近兩年,除了保交樓外,化債一直是碧桂園努力的方向。在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獲得債權人通過之際,從境內債務來看,9月碧桂園開始對境內9筆債券進行重組。據(jù)市場消息,9月29日碧桂園8筆境內債券重組方案經債券持有人會議審議通過,涉及本金金額合計約人民幣133.32億元。在境內重組所有選項足額認購的情況下,預計可實現(xiàn)債務本金削減50%以上。
從目前來看,化債被視為碧桂園修復資產負債表、謀求生存發(fā)展的關鍵一步。
破解34筆境外債重組難題
碧桂園境外重組債務規(guī)模龐大、結構錯綜復雜,涵蓋合計約177億美元本息的34筆境外債務或償債義務,覆蓋多個法律轄區(qū),包括紐約法管轄的美元債、英國法管轄的可轉債,以及香港法管轄的銀團貸款等。其債權人類型眾多,涵蓋中資銀行、外資銀行、實錢基金、對沖基金、保險資金及私人銀行等多類機構,利益訴求差異大。碧桂園境外債的重組成功對其他房企具有借鑒意義。
劉水表示,碧桂園提供“現(xiàn)金回購+股權工具+新債置換+實物付息”等多元組合選項,債權人可根據(jù)自身需求選擇不同方案,多元工具組合提升了方案通過的可能性。另外,10月13日,碧桂園控股股東帶頭將11.48億美元股東貸款全額轉股,簽署不可撤回承諾,展現(xiàn)了誠意。
此外,在市場環(huán)境低迷和公司運營承壓的限制條件下,碧桂園增加了重組后債務工具的資產增信,以海外優(yōu)質開發(fā)項目和資產及部分優(yōu)質境內項目支撐重組價值。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碧桂園此次債務重組的方案,核心不是展期,而是削債,即通過債權轉股權,降低債務償還利率,直接減少債務。因為,展期對企業(yè)資產負債表的壓力仍然非常大,在商品房市場增量市場修復仍在進行的情況下,企業(yè)造血功能仍較弱,最終會造成企業(yè)和債權方雙輸?shù)母窬帧?br/>
李宇嘉提到,對于出險房企,在保障交付的前提下,政府也會推動資產重組,以實現(xiàn)風險“軟著陸”,但必須遵循市場化、法治化的處置原則,而不是前期市場傳聞的“救主體”。因此,債權人很難在債務重組談判中取得強勢地位。
近兩年來面對流動性持續(xù)承壓的環(huán)境下,碧桂園“砸鍋賣鐵”式進行資產處置,同時開展多輪組織調整和瘦身。其中,近一年來碧桂園密集出售多項股權投資,籌集資金約63.74億元。比如2025年4月25日出售藍箭航天約11.063%股份,共13.05億元;2024年12月27日出售長鑫科技約1.56%股權,共20億元;2024年9月24日出售萬達商管1.79%股權,共30.69億元。
根本挑戰(zhàn)未除,經營復蘇仍是關鍵
對于債權人而言,企業(yè)穩(wěn)定經營和業(yè)績修復是債權回收的基礎。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債務重組的順利通過為碧桂園穩(wěn)定經營創(chuàng)造了更有利的財務環(huán)境,但其根本性的長期償債能力,要靠主營業(yè)務,也就是房地產開發(fā)。因此,債務重組成功只是“續(xù)命”的第一步,真正的考驗在于其能否在低迷的市場中恢復自身的“造血”能力,最終走出困境。
從今年前10月來看,碧桂園集團及其合營公司、聯(lián)營公司實現(xiàn)權益合同銷售金額合計為279.6億元,同比下降31.30%。
根據(jù)碧桂園集團管理會議信息,隨著三季度部分區(qū)域“保交付”任務收官,碧桂園已啟動新項目的經營策劃,這標志著碧桂園經營重心將迎來關鍵轉折點,從保交房向資債修復與正常經營轉段。
李宇嘉表示,碧桂園保交房的最難關已經度過,現(xiàn)在進入收官階段,對資金占用減少,開始進入新項目籌劃,其開發(fā)建設運營能力的基礎還在。
歸根結底,債務重組是一場“以空間換時間”的戰(zhàn)役。碧桂園時間能否換來生機,答案不在談判桌上,而在每一個等待交付的工地和每一份新簽署的銷售合同里。這才是檢驗一切努力的標準。
碧桂園債務重組進展是當下出險房企化債進程的一個縮影。中指研究院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目前,21家出險房企債務重組、重整獲批及完成,化債總規(guī)模約合人民幣1.2萬億元,極大減輕企業(yè)在短期內公開債務償還壓力。出險房企通過多種方式削債,改善資產負債表,加速房地產風險出清進程,有助于行業(yè)快速走出調整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袁秀麗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