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20多年交警,謝征還記得自己一開始穿上警服站到路面時激動的心情。作為一個汽車迷,他很快熟悉了由車輛引發(fā)的各種問題,后來被選拔成為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涉車案件偵查民警,一以貫之的細致和鉆研精神,讓他有了裸眼就能識破假車號牌的本事。


馬路,是交警上崗的第一站,也是他們學會執(zhí)勤、執(zhí)法、服務群眾的第一課堂。


劉月剛剛站到馬路上的時候有些迷茫,他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后來,他一上崗就調(diào)動起所有感官,自己探索、跟師父請教、結(jié)案后復盤。如今,劉月被同事稱為“違法行為移動掃描儀”,每年的執(zhí)法數(shù)據(jù)在隊里名列前茅。


也是得益于在路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磨煉,交警吳揚成了有名的“疑難雜癥”解決專家,他總能在交通事故嫌疑人逃逸后找出細微的痕跡,捋著一丁點小線頭揪出破案的關(guān)鍵信息,打破僵局。


這群馬路安全守衛(wèi)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絕活兒”,外行覺得很“神”,內(nèi)行嘖嘖稱贊?!澳阏嫘?,簡直絕了!”是他們最常聽到的評價。


交警謝征,能夠“裸眼”識別真假號牌。 圖源:北京警方


從兒時“檔案庫”開始的積累


謝征家里存著一個有30多年歷史的小本子,上面記錄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他家周圍的車輛情況。品牌、車型、顏色、所屬年份、車牌號。那時候路面上的機動車不多,小學生謝征在上下學路上,把周邊的車輛情況摸了個底兒掉,建立了“檔案庫”,沒啥目的,就是純粹的喜歡。


進入大學后,學校圖書館的汽車雜志,成了謝征了解汽車的入口,他的探索從汽車品牌、外觀、性能、操控,逐漸進入到汽車的機械設(shè)計、內(nèi)部構(gòu)造。


2002年大學畢業(yè)后,謝征成為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朝陽交通支隊勁松大隊的一名交警。不同于很多人初來乍到的緊張,他更愿意用興奮和激動來形容初到警隊的自己。對于交警來說,街道、汽車、司機、行人,幾個關(guān)鍵詞混雜在一起后,意味著瑣碎地疏導交通、解決糾紛、處理事故。而在既是交警也是車迷的謝征眼里,路面就像是一個流動的機動車展示臺,他很享受這一切。


謝征覺得,自己“天生就是這塊料”。對于車輛知識的持續(xù)積累,成為他干好工作的強大助力。


工作幾年后,謝征接手了一起交通事故逃逸案件,肇事車撞了路人后逃離現(xiàn)場,事發(fā)地位于偏僻路段,沒有攝像頭,只留下一個折斷的后視鏡。一般來說,后視鏡上會有車輛品牌信息,但那次謝征手里的物證沒有顯示。根據(jù)后視鏡的形狀和流線外觀,他心里大致有了答案。為了更加確定,謝征拿著受損的后視鏡到汽配城挨家問,終于在一家門店里得到相同的答案。這一線索成為了案件破獲的關(guān)鍵,最終找到了肇事司機和車輛。


之后,謝征被調(diào)入車管所負責新上牌車輛的安全檢查工作,每天面對面接觸大量機動車,讓他不僅對識別車輛的外觀輪廓“一眼準”,甚至對各種類型車輛車架號、發(fā)動機號的位置、特點都了如指掌。


后來,即使在夜里,遠遠一輛車開過來,謝征也能根據(jù)亮起的大燈形狀和燈柱特點,判斷出車輛的品牌甚至型號。

見多識廣磨礪出的“第六感”


2015年,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成立了涉車案件偵查專業(yè)隊。謝征成為第一批被選入的民警。此后,他將對車輛的敏銳感知更多聚焦在車輛號牌上。


看、摸、掂、劃、聽,對車輛號牌的識別,謝征有自己的“絕活”。真假號牌在顏色、光澤度、漢字和字母寫法等細節(jié)上都存在著差別,偽造號牌制作相對粗糙。這些經(jīng)驗要靠積累,謝征起初也沒有好辦法,他就反復比較偽造號牌與真號牌的區(qū)別,請教號牌制作廠家的專業(yè)人員,了解掌握不同年份號牌的防偽點樣式、位置。他說:“真的見多了,假的一到眼前,就有了第六感?!?/p>


工作中的謝征,對比真假號牌。 圖源:北京警方


涉車案件偵查專業(yè)隊成立之前,北京市對于假號牌的發(fā)現(xiàn)和打擊多是在交通事故發(fā)生后,有時即便監(jiān)控攝像頭拍下了逃逸車輛的信息,一查卻是套牌車,給后續(xù)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難度。


“既然掛著假牌照,肯定是想隱瞞什么,不管是車本身,還是車主的身份,一旦被隱藏,這背后的安全隱患不可估量?!敝x征說。當時,一些走私進口的車沒有合法手續(xù),于是車主使用其他車輛的牌照或者干脆用假號牌“掩蓋身份”。涉車案件偵查專業(yè)隊成立之初,他們就開展了打擊,查獲了一批這樣的車。


一輛白色越野車,雖然經(jīng)過查詢,車輛所懸掛號牌對應的信息與登記的車型顏色一致,但謝征摸到車牌后感覺做工有些粗糙,車架號也有人為篡改的痕跡,最終查實它是一輛“套牌車”。當時現(xiàn)場還有一輛價值百萬元的轎車,它的號牌壓根就不存在,后證實是由車主變造的。


還有一輛黑色高檔轎車“套”得更加隱秘,掛著真牌,車型與登記信息也一致,但還是讓謝征發(fā)現(xiàn)了端倪,登記信息中車輛是2.8排量的,以謝征對車的了解,這個車的排量應為4.2。果然,經(jīng)過進一步檢查,這輛車的車架號被篡改過。


除去給車輛身份“洗白”,更有一些人偽造、變造車牌就是為了干違法犯罪的事兒,“這會給正常的交通參與者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p>


以一些偽造、變造車牌的渣土車為例,車主往往是為了夜間超速、超載免于被攝像頭拍到受處罰,有了變造車牌的“掩護”,他們上路后似乎可以為所欲為。剛開始,謝征和同事們查處一輛這樣的車就攔截一輛,但后來他發(fā)現(xiàn),一次處罰并不能杜絕這樣的情況再次發(fā)生。


他們打算“一鍋端”。


這些司機在路上通常用一個特制的翻牌器來隨時變造車牌,在準備闖紅燈、超速、超載的時候,通過手中的控制繩將提前準備好的號牌貼至車牌處,以遮擋號牌上某個數(shù)字的形式變造車牌,正常行駛或者遇到突發(fā)檢查時再將自己手中操控繩一拉,還原真車牌。


捕捉這一瞬間不是件容易的事,謝征和同事多個夜里持續(xù)追蹤,開車跟進,拍下“翻牌”瞬間,并循線深挖,揪出了一個變造車牌的違法團伙,一舉查獲相關(guān)違法人員40余人,有效地消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還有一次集中行動讓謝征印象深刻。


許多年前,北京市曾出現(xiàn)一些“克隆”出租車,用普通車刷漆裝飾,掛一套假號牌,司機穿上類似正規(guī)出租車司機的衣服,在旅游熱點區(qū)域、交通樞紐“拉活兒”。他們的目的不是掙錢,而是騙錢。他們使用障眼法將乘客給的車錢換成假幣,并告訴乘客“你這張錢有問題,換一張”,以完成調(diào)包。


那次行動,警方打掉了一批這樣的“李鬼”,清整了旅游市場。


持續(xù)地盯著牌照看,刷交通監(jiān)控視頻,謝征在年近40歲的時候近視了?,F(xiàn)在,200度的眼鏡,成了他晚上出勤工作的必要裝備。


“一心多用”讓路面不留死角


交警劉月曾經(jīng)站崗的位置是祖國首都最核心區(qū)域,離國旗最近的地方。44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以及周邊的故宮、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見證了國家許多重大歷史時刻。它們曾無數(shù)次出現(xiàn)在人們的筆下、畫卷、膠片里,模樣幾乎刻在每個中國人心里,很多外地游客來到北京的第一站就是直奔天安門廣場。


所以,路面秩序的維護和為游客服務都是劉月工作的重點。2015年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劉月最大的困惑在于,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他知道原因,“還是見識得太少了?!?/p>


后來在與警隊里的師父一起巡邏時,師父指出的路面問題他都會用小本子畫圖、記錄,對于師父查處的交通違法行為,劉月也跟著看、學,回去后再復盤。許多過去沒有在意的細節(jié),就在這時候慢慢印在腦子里,執(zhí)勤站崗一年后,劉月可以獨立處置違法行為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自己“能看到問題了”。


闖紅燈、逆行、不按尾號限行上路都是一目了然的違法行為,但更多的隱匿在看似正常狀態(tài)背后的違法行為,才是對劉月真正的考驗。


一次,一輛7座載人小面包車速度不快從他附近駛過,劉月覺得不對勁,他觀察到車輛輪胎被壓扁的程度過深,就算車上滿載乘客,也不至于這么沉。就在思量的瞬間,不遠處紅燈亮起,面包車停下等燈,劉月立即跑過去將車攔停。果然,車上除了司機和副駕駛?cè)藛T外,后面兩排座椅都被拆除,車廂內(nèi)塞滿了建筑材料。


貨車輪胎的承受力和制動力都與客車不同,非法改裝后客車載重量陡增,容易出現(xiàn)爆胎、剎車難的危險情況,對司機和其他道路參與者都會有安全隱患。劉月依法對面包車車主進行了處罰,并說明此類交通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在他看來,執(zhí)法不嚴,不僅僅是對自己工作的不嚴肅認真,也是對社會、對群眾的不負責任。


2024年5月,劉月調(diào)至石景山交通支隊北辛安大隊,新的工作崗位管界比之前大了十幾倍,面臨的違法行為和群體也復雜了許多。


過去沒有處理過的大貨車超載、三輪車違法上路、摩托車炸街等違法行為,現(xiàn)在遇到了。他還是沿用了一些老辦法,初到北辛安大隊,跟警長一起巡邏時,他會在地圖上做好路段的標記,再利用摩托騎巡時熟悉大街小巷里的標志性建筑。沒過多久,對于違法突出、事故多發(fā)以及安全隱患多的重點路段、點位,他已了然于心,轉(zhuǎn)崗首月他的執(zhí)法量便成為全隊第一。


都說一心不能二用,但劉月高質(zhì)、高效工作的背后憑借的是“一心多用”的本領(lǐng)。同事們常說,劉月一上路,眼睛、耳朵、嘴、手、腳,凡是能調(diào)動起來指揮交通、處理執(zhí)法的器官就沒有被閑置的。對于非機動車違規(guī)違法不能一罰了之,為減少電動自行車路面違規(guī)行為,做好安全防范宣傳,有些法條他一天可以重復上百次:“電動自行車只能載一名十二歲以下兒童”“電動自行車需要在非機動車道內(nèi)行駛,不能進入人行道騎行,也不能干擾其他行人的交通秩序”……在人潮涌動間,他的眼和口幾乎不停,每天經(jīng)過的上班族、老住戶都聽他嘮叨過。


有時,看他正忙活著,一些違規(guī)違法人員以為可以趁機溜過去,可是往往會“事與愿違”,因為劉月的耳朵也沒閑著。一次,他正處理一起事故,身后馬路上有幾輛摩托車開過,動靜不算太大,但劉月一聽便覺察出不對勁,立馬示意身邊同事快速攔截,果真幾輛車都有非法改裝的痕跡。


同事們常說,劉月就像一臺移動的違法行為掃描儀,走到哪都能無死角查出問題。


工作中的劉月。 圖源:北京警方


但這種“絕活兒”在劉月看來無非是“干得多,見得多”,他覺得自己查處交通違法更像是大夫行醫(yī),要膽大心細,也要不斷進行經(jīng)驗累積,治好了交通違法的頑疾,路面才有健康的秩序和狀態(tài)。


抽絲剝繭去“追”


在朝陽交通支隊亞運村大隊,處理“疑難雜癥”的交警吳揚也能稱得上“火眼金睛”。


“疑難雜癥”最常出現(xiàn)在交通肇事和危險駕駛的行為中,司機逃逸,這就需要交警抽絲剝繭,根據(jù)蛛絲馬跡去“追”。吳揚會調(diào)動周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破案所用。


有一次,吳揚和同事在路面執(zhí)勤時遇到一輛違法車輛,對方加速沖過了路口。事后回看錄像,因為拍攝條件不佳,看不清車輛號牌。就在陷入僵局的時候,吳揚發(fā)現(xiàn)當日路口旁邊的商場客流大,進入商場地下車庫的車輛正在路邊排隊等待,“這一排車上的行車記錄儀不就是移動的攝像頭嘛?!眳菗P找到事發(fā)時段進入商場車庫的車輛,聯(lián)系車主,講明緣由,在聯(lián)系到第四輛車的車主時,拿到了肇事車輛的車牌號碼。


2023年9月,群眾報警,在慧忠隧道內(nèi)有三輛小客車違停、逆行,路面警力趕到現(xiàn)場時涉案車輛已經(jīng)離開,他們在隧道監(jiān)控盲區(qū),報警人也無法提供準確車輛信息,案子沒有了抓手。


吳揚有了想法,根據(jù)報警人的描述,他圍繞這個時段隧道入口和出口的視頻錄像,用了2個多小時梳理出進出隧道的800多輛車,發(fā)現(xiàn)有三輛符合報警人描述的車,自進入到出來用的時間較長。這很反常,正常行駛的車輛從進入到出隧道,用不了10分鐘。


為了有確鑿證據(jù),吳揚又聯(lián)系了這一時段駛?cè)胨淼赖墓卉嚕瑥墓卉囆熊囦浵裆险业搅诉@3輛車在隧道內(nèi)違停、逆行等違法行為的證據(jù),一舉查獲6名涉案人員。

“火眼金睛”的吳揚,在事故現(xiàn)場勘察事故車輛。 圖源:北京警方


“摳細節(jié)”,是“笨”辦法也是好辦法


“沒有完美的違法犯罪行為,也不會有不留痕跡的案件?!痹趨菗P看來,破案的關(guān)鍵就是“摳細節(jié)”,這是個“笨”辦法,但也是作為一名警察的基本功。


2024年,一起發(fā)生在兩輛電動自行車之間的事故中,一名騎車老人倒地昏迷,頭部傷情嚴重。另一騎車的年輕男子否認與老人有過接觸,稱兩人互相躲閃間對方自己倒地。兩輛車上確實也沒有接觸痕跡。


吳揚覺得不對勁,傷者向右倒地,頭骨左側(cè)卻存在點狀骨折,這應該是被硬物磕碰出的痕跡。他判斷傷者與對方車輛大概率有接觸,但很難找到證據(jù)。


他想起曾在資料中看到一種試劑,這種試劑能讓血液被擦拭后發(fā)出熒光,他打算一試。果然,當藍色熒光在年輕男子的電動自行車隱蔽處亮起的時候,肇事者不得不承認自己撞倒老人的事實。


憑著這種死摳的勁兒,吳揚每年偵破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數(shù)量在隊里位居前列。吳揚說,自己經(jīng)常會換位思考,“破了一起案件對我來說是一個數(shù)字,但是對于當事人的家庭來說卻是大事?!?/p>


吳揚還記得第一次接觸交警的情形。那會兒他在上高中,一個上學的早上,他和同學騎車剛出胡同,一輛汽車突然橫穿路口,撞上了同學。當時雙方速度都不快,同學所幸只受了小傷。


汽車司機“先發(fā)制人”,大聲指責他倆騎車不看路,兩人一時被說蒙了,只顧著說“叔叔對不起”。在路人的提醒下,緩過勁兒來的兩人才報了警,交警來到現(xiàn)場查看后給出結(jié)論,司機全責。


吳揚第一次意識到,出門在外,不是誰聲音大誰有理,哪怕自己暫時蒙受不公,也終會受到正義的保護?,F(xiàn)在,他在做的就是守衛(wèi)交通安全,守護正義。


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編輯 劉倩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