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話節(jié)氣》

作者:王國瑋

版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25年8月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增。

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

浪影生千疊,沙痕沒幾棱。

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

這是范成大在四川任職時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作者借秋冬交替、寒氣漸生,感慨人生如夢、年華易逝??粗介g的樵火,江上的漁燈,這種人間煙火的溫暖,正是在浪影沙痕中漂泊之人所需的。最后,作者則筆鋒一轉,寫須熬過漫長的黑暗,等到黎明時分,便可登峨眉觀日出。熬過黑夜便是黎明,寒冷的冬天過去,便是春天!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十九個節(jié)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但是,對“立冬”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xiàn)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簡單了。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規(guī)避寒冷。完整地說,立冬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guī)避寒冷的意思。

有句諺語叫“立冬補冬,補嘴空”,但是在這里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年入冬,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士因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十余天前來就診。他聽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因此從立冬第一天就開始進補。他平時就愛吃肉、少吃菜,暴飲暴食,立冬后更以牛羊肉為主,隔日一次涮羊肉,每天還吃堅果半斤,上班還泡枸杞茶“補腎”,結果上火就反映在口腔潰瘍上了。

這里的誤區(qū)有三:一是今非昔比,因為古人平時沒有肉吃,立冬過節(jié)才吃少許肉,所以不上火,而現(xiàn)代人幾乎天天吃肉;二是古時候人們以體力勞動為主,消耗大,現(xiàn)代人以腦力勞動為主,活動少;三是進補要分人,辨證施膳,因人而異。

1

“立冬補冬,補嘴空”

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這就是對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最好的解讀。每逢這天,人們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人們才能抵御嚴寒的侵襲。說到補,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都是過去式了?,F(xiàn)今物質資源豐富,我們平時已經(jīng)吃得很好了。因此,“補”應該理解為“辨證施膳、因人而異”,不是選擇最好的,而是適合自己的。所以,中醫(yī)有春天宜升補、夏天宜清補、秋天宜平補、冬天宜滋補之區(qū)別。

《小森林·冬春篇》(2015)劇照。

情緒波動大是立冬的特點。因此,立冬要防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F(xiàn)代醫(yī)學將在發(fā)病和緩解上具有季節(jié)規(guī)律性的情感障礙,命名為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包括雙相障礙和 / 或復發(fā)性抑郁癥。秋冬季節(jié)抑郁癥狀反復發(fā)作,伴有興趣缺失、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增多、食欲增強以及體重增加等非典型抑郁癥狀,而春季癥狀完全緩解或者部分轉為躁狂發(fā)作。

一項針對北方三所在校大學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立冬節(jié)氣,308位被試者中有 169 人存在悲傷情緒,占所有被試者的 54.9%,這169 位存在悲傷情緒的大學生有超過一半的人出現(xiàn)口干、頭部不適、疲乏無力、畏寒、咽部不適、善太息等軀體癥狀,精神上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興趣低下、煩躁、記憶減退、緊張、焦慮、反應遲緩等,以及更容易感到疲勞、內疚。

另一項關于四時節(jié)氣與人體理化指標的相關性研究也發(fā)現(xiàn),悲傷情緒隨疾病種類的改變而轉變。臟腑辨證以肝(生氣傷肝)、心(想得過多)、脾(思慮過度)為主,證型以氣郁、氣虛、陰虛為主,悲傷情緒者的軀體、情緒癥狀呈現(xiàn)冬季最重,夏季最輕,秋季略有回升的動態(tài)變化特點。

以上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觀點和證據(jù)支持 SAD患者在秋冬季易發(fā)病,在春夏季緩解或發(fā)生輕躁狂。其精神、思維、記憶力在立冬時節(jié)也有一定的變化(須考慮個體差異)。

中醫(yī)學認為 SAD 屬于“郁證”,那么為什么這些例子在冬天多見呢?中醫(yī)認為,與冬天的主氣“寒”有密切的關系。天氣寒冷,大地冬眠,萬物收藏,情緒低落。立冬節(jié)氣與悲傷情緒關系密切,臨床表現(xiàn)如脅肋脹滿、疼痛,伴有胃納呆滯、疲乏無力。這是由于肝氣郁滯,橫逆犯脾,加之思慮傷脾,脾失健運,無以潤養(yǎng)四肢肌肉而見疲乏無力,脾氣不足而見胃納呆滯,病機為肝郁脾虛。

立冬節(jié)氣是冬季的伊始,從藏象理論上來看,腎與冬相應,腎的封藏作用逐漸加強,而肝的疏泄作用逐漸減弱。治療當從肝,此法固然合理,但是根據(jù)“四時之肝”理論,應在不同的時令,結合不同的臟腑生理功能綜合論治。比如,當冬季來臨之時,腎主令,所以治療時,當結合填補腎精、溫補腎陽、滋補腎陰等方法,使得“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黃帝內經(jīng)》)?;颊咴谇锒竟?jié)適當增加日光照射,如在午間陽光充足時進行戶外活動,加服補養(yǎng)肝血、疏肝理氣之品,或輔以針法補益陽氣、灸法溫壯陽氣,促進氣血流通,都會對季節(jié)變化所引起的情感障礙起到很好的預防和改善作用。

《小森林·冬春篇》(2015)劇照。

中醫(yī)認為疾病與季節(jié)有一定的關系。立冬后白天逐漸縮短,夜晚時間變長,寒冷的夜晚很容易影響一些人的精神。立冬是冬天的開始,情緒易波動,精神疾病高發(fā)。如何調整情緒、保持良好心態(tài)、防止疾病惡化,健康人又如何預防疾病發(fā)生呢? SAD 患者要多到室外活動,尤其是陽光明媚的日子。焦慮癥患者應進行心理治療,任何事物都有雙重性,要多想好的方面。而記憶力下降的人往往是大腦記的事情太多,最好能學會“刪除”。

2

立冬時節(jié)“藏”什么?

我國由于地域遼闊,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在“立冬”之日同時開始的。北方此時多已呈現(xiàn)冬季的景象,而在南方,到了“小雪”節(jié)氣冬季才真正開始。那么立冬時,健康人該如何養(yǎng)生和預防疾病呢?我們具體要做哪些事呢?

我們都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冬時節(jié)“藏”什么?“藏”精神。嚴寒的冬季,朔風凜冽,草木凋零,陽氣潛藏,陰氣旺盛,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相對緩慢,所以冬季精神調養(yǎng)也要著眼于“藏”,即要保持精神安靜。正如《黃帝內經(jīng)·素問·上古天真論》:“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那么要怎么做呢?一是要防止思慮過度,二是不要什么事情都往壞處想,三是保證睡眠和充足的休息。此外,就是要防止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即因冬季日照時間減少所引發(fā)的抑郁情緒,主要是季節(jié)變化所致,多曬太陽可緩解焦慮,也可起到預防的效果。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盡量避免因自主神經(jīng)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易怒、抑郁等狀態(tài)。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yǎng)藏之道也。”

因此,立冬時養(yǎng)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guī)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早睡可養(yǎng)人體陽氣,晚起能養(yǎng)人體陰氣,但晚起并非賴床不起,而應以太陽升起的時間為度,而且必須曬太陽。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收,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總之,“藏”精神有四點:一是生活起居宜靜不宜動,二是工作勞動少加班,三是睡眠充足減房勞,四是防止抑郁曬太陽。

《小森林·夏秋篇》(2014)劇照。

立冬后氣候寒冷,人體免疫力下降,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qū),室內著衣應注意薄厚適度。冬天衣著過少過薄極易感受寒邪而耗損陽氣,而衣著過多過厚則使人體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也會易于入侵,故穿衣應做到薄厚適度。

中醫(yī)學也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fā)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于“陰盛陽衰”狀態(tài),人體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陽氣、溫通經(jīng)脈的作用,同時還能夠起到促進鈣質吸收的作用。

《小森林·冬春篇》(2015)劇照。

“立冬補冬,補嘴空”,冬季養(yǎng)生防上火。為什么冬養(yǎng)腎?怎么養(yǎng)?立冬后,天氣逐漸轉寒,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而陽氣源于腎,故寒邪最易中傷腎陽。“秋冬養(yǎng)陰”“冬季養(yǎng)腎”的原則,針對的是健康人群。

腎陰虛者,可多食海參、枸杞子、銀耳等食物;腎陽虛者,宜多食羊肉、牛肉、鱸魚、山藥、韭菜等。此類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多食有御寒作用,可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御寒效果較好。此外,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牡蠣、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等。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食物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故立冬時也宜常食。此外,立冬后還可多吃些堅果,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冬季進補雖然以溫熱的食物為主,但這并不意味著與涼性食物徹底劃清界限。因為冬季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度過,再加上空氣干燥,人們的活動量相對不足,體內積熱不能及時適當?shù)厣l(fā),如再過多地食用羊肉等溫熱性的食物,非常容易出現(xiàn)“上火”的癥狀,表現(xiàn)為咽喉炎、口腔潰瘍、便秘等。因此,冬季脾胃功能正常的朋友不妨適當攝入冬瓜、黃瓜、芹菜、香蕉、梨等涼性的果蔬,以及時起到“滅火”的作用。

本文選自《中醫(yī)話節(jié)氣》,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fā)。


原作者/王國瑋

摘編/何也

編輯/劉亞光

校對/張彥君